导航

《如何读懂一本书》,读书就是爱上书,让大脑和书“摩擦”

“我是一个用读书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这是樊登在本书写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映射着另一种意义,那就是读书要有目标。读书改变了生活,读书是目标,改变生活是结果。我们真正想要通过读书去改变生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读懂一本书这个最本质的问题。

《如何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是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所作,书中主要讲述了从读书到讲书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些过程需要那些准备,准备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解决读书、选书问题,如何将读过的书再次用讲书的方式转化出来,所以,当很多问题糅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思维上的闭环,知识输出的节点,当这些节点连接起来时,说明你读的这本书才有内化的价值。

001.jpg

只不过我们现在重点要说的是,书怎么变成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怎么样才算“会读书”,怎么去讲书,着重按照这三个问题讲述,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读懂一本书的关键所在。

01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书是知识的第二来源,知识的第一来源就是发表在著名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被人解读之后再书写出来时,就变成了第二来源。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可以在书中寻求答案。因为书不像一个人在给你说答案,告诉你怎么做,而是给你参考的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去做。

我们可以在书中寻求答案,也可以在书中提出问题:

● 这本书能解决什么问题?

● 怎么解决的。

● 能不能联系实际问题。

虽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但同时也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开始,而这些问题就是开始,开始阅读之前要想这本书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阅读要知道书中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再回想这种解决方法与生活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最后,找张纸把书中得到的方法列在左边,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列在右边,然后对比解决方案,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之处多余不同,可以结合实际用书中的方法去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相同之处少于不同,可以在另一本书中寻找答案,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

然而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找到这些问题的出口。

02

找到问题的出口:就是会读书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之后,再去寻求问题的突破口,而找到问题的出口就是会读书。别看会读书是一件小事,仔细看看这三个字就会发现大有不同。会读书是一件大事,而读书就是一件小事。会读书需要你吸收书中的内容,读书就是纯粹的阅读,区分会读书和读书,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突破口,解决了第一个突破口,那就要将会读书的问题也一并解决。

怎么解决呢?

会读书就是要从“单向纬度的人”变成“多向维度的人。”

单向纬度好比是你只去读书,不思考问题,又或者,只是思考问题,不去读书;而多向维度的人,就是思考与读书的结合。从单向纬度的人变成多向维度的人,需要有这三种思维:

● 符合事实;

● 要有逻辑;

● 还要有批判性思维。

这三种思维是支撑“多向纬度的人”的基础。多向纬度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考虑实际情况,看看书中所讲内容和事实有何异同,假如,你真能找到某本书不符合事实的一面,那你就真正的读懂一本书了,且还会找到书中不足之处。

除了要符合事实之外,还要有逻辑,逻辑是将一段表述是否完整清晰的传达给对方的基础,若是逻辑混乱,表达会变得困难,读书也变得困难,因此理解也会有差异,所以,读书的时候找到书中的逻辑关系,也是培养我们逻辑性的一个重要方式,不要想这种方式结果如何,而是要睁开我们的大眼,打开锈了的脑袋,让脑子去磨合磨合,不就知道这方法有用否。

然而很多人对思考不屑一顾,因为思考本身就带有艰难情绪的本身,所以真正去找到书中逻辑,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再去逻辑性地表述一遍,是真正在培养我们的逻辑性。归根结底,这么训练就是为了读书容易一点,下次说话使对方清楚一点,本质就是为了省下宝贵的时间。

最后一点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可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用一种思维标准去判断我们所看的内容和我们所思考的东西,当我们思考有缺陷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思维去改进,去完善,慢慢养成一种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技能。

而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篇》)。既然有了问题,那我们就要依照问题中的不足,去反思问题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去改进自己的思维。

做这么多工作就是为了会读书。就是下次读书,更容易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更容易把书读的真正薄一点。

03

会读书,再把内容转述出来

会读书是要我们符合事实、要有逻辑、还要有批判性思维,而这些过程,就是我们培养这些思维的过程,无非就是下次读书能深入思考,无非就是改进我们思维的缺陷。

会读书既然是发现缺点,然后裨补阙漏,再去审视书和自己的过程,当我们真正做完这些过程之后,还是远远不够,不够的是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完全记下来,至少还不能把书中重要的内容说给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得到提升。这就是将你看过的知识再去深化,巩固知识在你脑海的影响。那怎么将知识转述出来,让别人听得懂呢?

就是把看的书讲出来。对很多人而言,不要说讲,只去输出就依然是很大的问题,要讲出来,真的是难上加难。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给谁讲,然后是怎么讲,然后是对自己音质的不满,种种这些因素,让讲书只停留在那些大咖身上。

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可以讲给自己身边的人,从最亲近的开始,以此类推,第一次讲的时候要接受自己讲的不好,逻辑混乱,别人听不懂这一事实,谁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开始了第一次,就会有欲望开始第二次,因为身边的人会给我们反馈,你讲的好,说明你真正会读了,可以找到书中的逻辑,对方听的清楚,说明你的逻辑没有太大问题;你讲的不好,对方一样会给予不同反馈,这时候你要虚心接受,并在下次讲书的时候要改进。

解决第一个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讲,怎么讲就需要我们看懂这本书,看懂这本书我们需要做这些准备:

● 架构是什么?

● 开篇先说什么?

● 这里边最动人的故事是哪个?

● 最有价值的点在哪儿?

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然后从大框架寻找最动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去讲述,最后用价值去升华,然而真正难得是开篇说什么,开篇我们可以说说书名,作者背景,紧接着可以讲讲书中的序言,因为很多真实的序言,都会指出书中的不足以及作者自身的立意,所以好好读序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这些前提加起来,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会读书,把读过的书记住

《认知天性》里有说到过“摩擦”,有了足够多的摩擦,你的大脑受到了足够多的挑战,你才更容易记住那些内容。所以,讲书就是让大脑和书之间有足够多的摩擦,通过摩擦让大脑感受到热量,受到刺激,从而记住这些内容。

总结一下:从遇到问题,我们要通过读书去找问题的答案,再去对比书中的方法和自己预先想好的方法做对比。然后通过遇到的问题去好好读书,所谓“会读书”,会读书就是我们改善和改进思维的过程,是通过自己认知中那套标准的思维判断去判断,说白了就是依据自己原有的想法去判断,若有不足,去改进,若判断的差不多,那就要改善让判断变得更好。

最后我们要尽力与书再次“摩擦”,让大脑去好好记住自己所看过的内容,然后通过讲的方式,把书讲出来。

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我们一直在寻求最高效的学习方法,现在摆在你前面了,你用不用,还得要看你怎么选择。所以说,很多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不用这个方法去实践,而不是把方法堆在身边,还去找方法。

参考资料:《如何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常用链接

版权声明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雪枫路    邮编:473003    电话:0377-63393888         
CopyRight © 2018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建议使用Chrome现代浏览器访问本站!

图书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