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柯燃 郭士磊)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领、 有担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5月14日-6月11日下午举行第六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第6-10讲。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西川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他从“新质生产力及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的现代化改变组织模式”“改变自己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课程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发展不确定性对生产方式探究的结果,是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发展新道路。最后,陈西川校长饱含深情地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青年学生立足专业,转变思维方式,关注产业新动向,道术并用,内外兼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青春之姿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万倩倩老师以“修身养性:明大理,挺起精神脊梁”为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道德榜样、道德修养、以及如何在人生旅途中坚守道德准则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她强调,青年一代应当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积极的道德实践融会贯通,持之以恒地提升个人品德,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确保在人生道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齐玮老师以“积厚成器——成大才,实现卓越能力”为主题,通过讲述周恩来、詹天佑、苏翊鸣的事迹,引导学员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有远大的志向,又要脚踏实地,将青春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她强调,当代青年需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要具备卓越的能力。青年一代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卓越的能力助力民族复兴的实现。此过程需付出艰辛的努力,不仅要善于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九讲的主题为“中流击水——肩负重任,永葆奋斗精神”,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董瑞玲老师主讲。她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代又一代奋斗者坚韧不拔、持续奋斗的事迹,阐明在这些斗争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感动的英雄模范。这些英雄模范的事迹证明,“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不仅是一句口号。
她举例说,近代的英雄们,如用音乐激发革命激情的聂耳,致力于农业创新的“追梦人”袁隆平,以及面对“非典”疫情勇于担当的钟南山,都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甚至不惜鲜血和生命,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动容的英雄赞歌。
第十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茹老师以“履践致远——充实自我,在活动中绽放青春”为主题进行了精彩讲座。她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性理论,要求党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且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认识。此外,王老师还深入阐述了“红色资源”作为革命英雄文化的载体,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体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她指出,红色文化与“青马工程”在培育人才的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够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并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健康成长。
学员们在青马课堂中深刻认识到,成为才能出众的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不断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每一次的知识积累都是对未来的投入,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理想的推动,学员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