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赴信阳农林学院和何家冲学院考察学习的报告

2023-02-20 11:06:58

关于赴信阳农林学院和何家冲学院考察学习的报告

12月13日,校纪委书记黎永欣、牧医工程学院院长李生涛、发展规划处处长田喜耀、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李凡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孙廷等一行6人组成考察组,赴信阳农林学院和何家冲学院考察学习。

一、信阳农林学院

13日上午,考察组受到了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热烈欢迎,在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党总支副支书记、副院长张广强等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信阳农林学院校史馆,并考察了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农学院、智慧园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信阳农林学院特点如下:

1.充分发挥“二馆”的文化育人功能。信阳农林学院着力打造校史馆、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等场馆,将其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基地。

校史馆划分为“百年学府,应势而生”(1910-1949年)、“大地春雷,枯木吐新”(1951-1976年)、“厚积薄发,枝叶扶疏”(1977-2012年)、“根植沃土,翠染芳华”(2012年-至今)、“世纪芳华,育根铸魂”等五大部分,讲述了信阳农林学院风雨沧桑111年,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办学历程。

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是以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定位,作为师生教育“第二课堂”和教育研学基地,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信阳农林学院独有的农林特色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丰富其内涵,提升其社会影响。该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农林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展示了耕读文化的育人作用与信阳农林学院的实践成果,第三部分讲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信阳农林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2.托普·数智农业云平台。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与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数智农业云平台,

涵盖了设施农业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大田四情监测系统、自动喷灌系统、作物生长补光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农事档案管理追溯体系等,实现了对远距离实验农田的智能化管控。系统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二、何家冲学院乡村振兴探索案列馆

13日下午,考察组一行到达何家冲学院,考察组首先参观了何家冲学院,随后在何家冲学院教师的陪同下重点考察了乡村振兴探索案列馆。何家冲学院特点如下:

1.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探索案列馆设计中的应用。何家冲学院乡村振兴探索案列馆,在展示内容上,通过红色、梦幻的“时光隧道”多媒体展项,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内容一一展示,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真切地感受十八大以来的乡村的沧桑巨变。空间设计上,采用一体化多角度延伸设计,突出现代、时尚、简约风格,运用互动投影、VR、声光电技术、LED全景大屏等现代化数字科技手段,搭配艺术化场景式造型效果,营造动静结合的空间氛围感。

2.科学规划设计。何家冲学院依托美丽乡村、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优势背景,通过借鉴豫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特色,从选址、布局、空间、交通等方面科学规划,在满足学院实际需求的同时,兼顾红色旅游。别具民居特色的建筑外观造型让人产生地域认同感,不仅能在深入学习中更好地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和大别山精神,更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稳定脱贫和持久增收提供新思路。

三、几点启示

1.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展览馆建设中的应用。何家冲学院乡村振兴探索案列馆主要通过声光电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展览馆建设中应用的数字化技术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虚拟性。这样的虚拟呈现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真实场景搭建所需投入的物质能耗与设备能耗。同时,通过搭建虚拟投影空间让观众非常直观清晰地看到虚拟环境中所预设的表达效果。此外,依据现有的建筑空间场地结构,可以调整呈现影像效果的硬件设施,改动其安装的位置和结构,就能够在空间内呈现不同的表达效果。这些硬件设备可以被长久保存和反复使用,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控制成本,避免铺张浪费。

2.在乡村振兴展览馆建设中体现耕读文化。信阳农林学院校史馆、耕读文化和乡村振兴展览馆都着重体现了耕读文化。耕读文化是根植于农耕文明中的优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传统物质生产的基础,更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根基、人文基础和哲学底蕴,在乡村振兴展览馆的建设中体现耕读文化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外出考察学习,使考察组成员对乡村振兴展览馆的设计方法、脉络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也对乡村振兴展览馆的规划设计有了更深理解。